NBSDC多学科数据交叉成果在《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》发表数据论文

2025-03-04 16:00 龙露

近期,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(简称“国家基础数据中心”)“环境健康主题数据库”黄乾生团队开展多学科数据交叉研究,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《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》发表了题为“Extracellular Vesicles Are Prevalent and Effective Carriers of Environmental Allergens in Indoor Dust”的论文,并被选为首页封面论文。文中致谢如下: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Science Data Centre “Environment Health DataBase” (NO. NBSDC-DB-21)。

图1 论文入选首页封面

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,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。环境中各种致敏物种释放的过敏原在疾病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环境过敏原的释放、存在及其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仍有待阐明。细胞外囊泡(Extracellular vesicles, EVs)是由生物体分泌的纳米级颗粒,通过携带、传递RNA、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功能分子,介导环境与生物体、以及生物体之间的互作,成为广受关注的功能载体。

该论文利用环境健康主题数据库建设的细胞外囊泡数据集(J Extracell Vesicles, 2024)(http://sdc.iue.ac.cn/evs/list),整合EVs携带的过敏原蛋白数据,发现过敏原是EVs的常见成分,甚至是标志物。通过调查了我国五个省份的75户家庭的室内灰尘EVs,进一步验证了以EVs形式存在的过敏原的广泛分布。宏基因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数据显示,大多数室内致敏物种通过EVs将过敏原释放到灰尘中。与农村地区相比,城市地区观察到更高丰度的致敏物种及其EVs。EVs促进过敏原进入上皮细胞,鼻内给药的EVs可迅速转运至肺部和胃肠道。与非EVs相关的过敏原相比,EVs相关的过敏原表现出更高的致敏性、稳定性和对环境压力的抗性。研究结果阐明了环境过敏原通过以EVs形式释放、持续存在并引发过敏反应的现象;提示了一种新的EVs介导的过敏原传播途径,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思路。

图2 室内灰尘中广泛存在携带过敏原的胞外囊泡,是环境致敏的载体

国家基础数据中心“环境健康主题数据库”(http://sdc.iue.ac.cn/)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黄乾生课题组承建,数据库面向环境健康需求,汇集基于时空变化的生物体污染物负荷数据,尤其是新污染物的分布及其风险等,形成环境健康大数据平台,服务“美丽中国”和“绿色丝路”建设目标。

相关新闻
热点新闻
投票
查看结果
Tags

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: 今日访问量: 昨日访问量: 总访问量:

© 2025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

京ICP备0500285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