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面向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基础软件栈及系统”项目组织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(2024)科学数据跨域协作研讨分会

2024-09-20 16:00 CpNet

2024年9月20日,第九届(2024)科学数据大会科学数据跨域协作分会在成都圆满举行。该分会云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科研精英,大家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科学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跨域协作的最新技术动态。

该分会由中国科学院多家科研机构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、北京大学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,汇集了来自空间、天文、地球科学、气象、农业、生物、化学等多领域的科研人才,11位科研人员应邀分享了他们在跨域协作中的经验与成果。该分会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峰主持。

在跨域协作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方面,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沈志宏报告了《CoNet:科学数据协作网络设计与实践》,他详细讲解了如何构建科学数据协作网络,以打破数据孤岛,整合分布式科学数据资源。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朱小杰分享了《BigFlow:端到端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框架》,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,实现了科学数据在多个中心之间的协同处理与分析。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蔡华谦分享了《基于数据语用的科学数据互联网络构建方法》,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语用的新方法,专注于解决科学数据在实际场景中使用的复杂性问题。

在领域应用方面,来自空间、天文、地球科学、气象、农业、生物、化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分享了跨域协作在不同场景中的实际应用。

基于HTM的地学数据标题抽取及数据论文语义关联网络构建

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祖刚分享了《基于HTM的地学数据标题抽取及数据论文语义关联网络构建》,能够从文献中自动提取地学数据集名称,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检索和关联数据资源,提高了地学数据的共享与利用效率。

气象数据融合服务实践与挑战—以CoNet应用为例

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京华则以《气象数据融合服务实践与挑战—以CoNet应用为例》为主题,基于CoNet优势,设计并实施了一套高效的数据融合加工应用架构,为未来气象数据融合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BigFlow在CATCH卫星地面数据系统的应用

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程师王磊分享了《BigFlow在CATCH卫星地面数据系统的应用》,通过BigFlow,显著提升了CATCH卫星的数据协同处理、分发和共享的各个环节的性能。

大规模天文星表跨台站交叉证认

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樊东卫分享的《大规模天文星表跨台站交叉证认》展示了如何通过跨域协作,实现跨中心的天文数据的交叉证认。

地学研究对科学数据协作的需求、挑战及实践

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敏玉芳报告的《地学研究对科学数据协作的需求、挑战及实践》,讲述了BigFlow在黄河流域淤地坝生态效益评估及典型区域风险评估中的示范成效。

农业科学数据推动农业交叉科学研究

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胡林的报告《农业科学数据推动农业交叉科学研究》则展示了跨域协作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。

生物多样性科学数据跨域协作的实践与挑战

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聪田报告的《生物多样性科学数据跨域协作的实践与挑战》展示了跨域整合协作在生物多样性中的实际应用,助力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。

化学主题数据库建设与跨域协作实践

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月红分享了《化学主题数据库建设与跨域协作实践》,聚焦于化工行业中的数据协作问题,开展了异地异构化学科学数据跨域协作研究。

各位老师的精彩报告引起了现场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,大家一致认为,随着科学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增加,单一的研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科研需求。跨域协作正是破局之道,它不仅打开了科研新渠道,更为未来的融合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。未来,科学数据跨域协作将与更多领域结合,共同推动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!

相关新闻
热点新闻
投票
查看结果
Tags

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: 今日访问量: 昨日访问量: 总访问量:

© 2025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

京ICP备05002857号-1